眼見為憑 扭轉對台塑六輕觀感—我是埔里鎮長周義雄

2018-04-18 / 參訪心得 / 埔里鎮長周義雄

       身為埔里鎮的鎮長,八萬多鎮民的健康是我常掛心頭的一個責任。也因此在一○四年埔里鎮飽受PM2.5濃度高居不下之苦時,我率先成立第一個鄉鎮級的空污防治委員會,並參加了相關議題的遊行活動,以提醒中央政府應該正視埔里鎮空氣污染的問題。


       在當時有許多報導提及,埔里鎮的PM2.5濃度除了來自埔里地區內自行製造產生之外,尚有三大境外來源,主要是中國大陸、台中火力發電廠及台塑六輕工業區。對於六輕,以往都是從報章媒體的報導及環保團體的陳述中得到的資訊與印象,基本上都是與環境污染脫不了關係。

       鎮公所每年都會依規定辦理環境教育研習參訪活動,今(一○七)年特別安排前往雲林麥寮台塑六輕工業區參訪,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可以進入六輕廠區內親眼看看是否如同報章媒體及環保團體所控訴的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元兇,如果不是,也要看看六輕是如何處理所產生的廢物及廢氣,以控管污染源。

       我同意安排前往六輕參訪,並且將與第一梯次人員一同進入六輕參訪,管理部得知我將帶隊前往,非常重視此次參訪行程,副總經理陳文仰先生親自接待並簡報,還特別開放參訪環境監測中心及生態實驗室,展現歡迎之意。

       四月十八日鎮公所第一梯次參訪人員出發,前一天埔里下著雨,我還擔心會不會影響今天的行程,結果是溫度適中的好天氣,彷彿老天爺也在祝福著此次的參訪。一早就乘坐公務車隨同遊覽車前往麥寮,進入到號稱「小白宮」的行政大樓,陳文仰副總經理已經在門口等待,甫一見面,就能感受到陳副總是個熱情好客,實事求是的管理者。

       今天的參訪活動分為三大階段,可說每個階段都讓我對於六輕在環境保護及工業安全的用心及努力有全新的認知。首先由陳副總進行簡報,陳副總以充滿親和力的台語將六輕在麥寮建廠及發展的歷程娓娓道來,細數其上任以來對於六輕鄰近鄉鎮投入的各項公益活動及建設,包括設立雲林長庚醫院、協助興建學校等,並說明六輕對於其所產生的污染源如何進行回收再利用及處理控管排放,這是報章媒體鮮少報導的部分。我想六輕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繁榮、參與地方建設、投入公益活動等都是大家看得到的,或許有人會認為其是別有用心,先暫時不提環保議題,一個企業回饋社會的責任,不就是這些嗎?

       第二階段是參訪麥寮園區環境監測中心,介紹說明六輕所建構的八層空污防護網,從廠區內一直延伸到鄰近鄉鎮,除了採購先進儀器監測外,每天還在鄰近學校派駐專人,只要一聞到空氣中有異味就必須追異味來源並通報學校校長及主任,空氣監測系統一有異常,監測中心人員就必須立即追查來源並做緊急處置,相關監測的資料也都是即時傳輸至雲林縣環保局網站。生態實驗室除了以儀器化驗廠區排放廢水水質是否合乎標準外,更以廢水作為養魚的水源,用來檢測排放廢水對於生態的影響,除了實驗之外,還打造了小型水族館,呈現麥寮港水底下的水域生態,據陳副總經理所言,麥寮港水域屬於甲類水域,是屬於可以設立海水浴場的等級,在水面下不僅已發現148種生物,甚至還有珊瑚,顯示水質非常乾淨。廢水檢測的數據都會定時傳輸至雲林縣環保局網站即時更新,民眾可以透過網路查詢最新數值。在我看來,六輕對於空氣及水質的監測是真的很重視,也投入龐大的金錢及人力,只是為何外界仍舊質疑聲浪不斷,究竟是檢測數值未能讓外界信服或是另有原因,或許可以再努力溝通以取得共識,但不應該是流於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民粹式操作。

       第三階段是搭乘管理部所安排的遊覽車進入廠區及麥寮港參訪,原因是一般的遊覽車未加裝滅焰器,如果汽油燃燒不完全產生火花在廠區內行駛會有安全上的疑慮。涉外人員詳盡的導覽介紹各廠區主要生產的產品及安全設施,包括耗資不斐的消防隊及為了能夠迅速查檢而重新規劃架設的管線等等。進入麥寮港等同出海關,必須辦理出港證,這些在前期作業都已由管理部人員辦理完成。在麥寮港北碼頭的觀景台,空氣中並沒有一般港口會有油臭味,水面上確實也沒有看見浮油、垃圾,當然這也都倚賴嚴格的管理作業才能達成,我特別注意到碼頭與海水接觸的牆面並無油漬殘留,這表示水面上真的長時間沒有浮油。另外碼頭的欄杆水泥有些剝落,後來請教了陳副總經理,原因是這裡的空氣中含有高濃度鹽分,有「風頭、水尾、鹹水煙」之稱,在這裡的設施很容易受到鹽分的侵蝕,每年都必須花費大筆經費進行維護,也可以想像當初建廠時的艱辛。約莫一小時左右的行程,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乾乾淨淨的廠區及麥寮港,路旁綠草如茵,樹木青翠,空氣中沒有任何刺鼻異味,就算是為了應付外人參訪而刻意維護,其投入的金錢與人力著實可觀,同時也證明六輕對於環保與工安的努力與用心。

       我並非環保專家,六輕工業區造成環境污染的程度並非我所能評斷,就我埔里鎮長的角色,我也質疑台中火力發電廠造成的空氣污染,但似乎專家學者們及環保團體對於中火的關注度就比對六輕差很多。我個人認為專家學者們應該將所查到六輕工業區對環境造成污染及對附近鄉鎮民眾健康損害的證據提出來,如果確實與六輕有關,就請六輕進行改善並監督其執行成效,但不該只有要求遷離或關閉廠區一種解決方法,就像如果相關研究證明中火是造成埔里地區PM2.5濃度高居不下的主因,我也不可能要求中火關閉,因為我知道中火對台灣整體電力供應的重要性,我會請其提出改善計畫並監督其是否確實執行以及其成效。

       單就今日參訪的所見所聞,確實六輕在環境保護及工業安全都採取許多措施,依據六輕展示的各項數據都在環保署規定的標準值之內,甚至比法規所規定之數值低。當然一些環保專家學者認為「官方監測數據」與「民眾實際感受」有巨大落差,甚至認為法規規定的標準數值在訂定的過程中就已經受到政治力的影響,而大企業則能夠影響政治力。如果真是如此,我認為這就不僅僅是六輕的問題,而是國家制度的問題,為何大企業能夠去影響法規規定的環境監測數值?也不僅僅是環保議題有這樣的問題,包括食品安全,工程品質等,只要涉及有標準值的各種法規都有可能是企業影響政治運作下所訂出來的,或許專家學者們應該針對這樣的大問題提請當今政府部門人員及立法委員諸公們做全面性的檢討省思,而非單獨針對六輕議論。若如專家學者所言六輕環境污染已到荼毒人命,殘害生態的地步,又何以與六輕僅一水之隔的興華村能夠產出通過嚴格檢驗機制而銷往日本的美生菜,難不成台塑企業也能夠影響日本政府蔬果檢驗數值,我期待專家學者們能夠對此加以探究。報章媒體及環保團體可以針對認為疏漏不足之處向六輕提出建議,而非一味的抗議與謾罵,畢竟與其他偷偷摸摸排放污染源卻什麼也沒做的工廠或企業,至少六輕有比較積極的作為及回饋,我想或許應該給六輕一個比較公平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