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 - 扭轉斗南國小師生學童之觀感

2016-05-16

耶誕節心願卡

去年耶誕節前夕,全台灣許多國小學童在老師的鼓勵下,提筆寫下對環境保護議題的耶誕節心願。眾所皆知的新聞莫過於台北市大屯國小二年級學童陳冠聿寫信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希望幫忙宣傳紀錄片《老鷹想飛》,讓更多人一同保護老鷹。夾雜著注音文、字寫得歪歪扭扭的信感動了郭台銘與身兼永齡基金會及三創數位董事長的兒子郭守正,買下《老鷹想飛》一年公播權,在全國各中小學播映,三創也在寒假舉辦兒童的紀錄片影展。

距離本企業麥寮廠區約五十公里之遠的斗南國小六年級學童也寫信給本企業總裁,希望能停止燃燒煤炭及石油焦,以減少空氣汙染及PM2.5,共八張的心願卡均為六年級學童所寫下,內容大同小異,夾雜學童個人有趣的插畫,可感受出學童的單純。這些學童的心願卡在其他企業或許可能被忽視,但本企業層峰主管相當重視,認為應該讓學童及教師親訪本廠區,以實際親眼所見、親手觸摸、靈敏嗅覺所聞,來扭轉對本企業的錯誤觀感。

派員拜訪斗南國小校長及老師

為了突顯本企業的誠意及重視,在得到層峰主管的允許指示下,總管理處安全衛生環保中心及麥寮管理部涉外組派員前往斗南國小拜訪校長及老師,先行瞭解學童寫心願卡的動機及簡單說明本企業工安環保情形,讓校長及老師對本企業麥寮廠區能有初步認識,進而邀請安排師生蒞臨麥寮廠參訪。

經過校長與老師的討論,校方希望本企業派員至學校進行座談會說明即可,但考量透過簡報內容恐無法讓學童及老師對麥寮廠區有清楚認識,故本企業總管理處安全衛生環保中心及麥寮管理部涉外組多次派員不斷地溝通說服校長及老師安排時間至廠區參訪。

我們的誠意感動了校方,雖然參訪日期一改再改,但我們仍積極配合學校的日期,並展開斗南國小六年級師生參訪計畫,老師寫下:

"感謝六輕公司的工作團隊如此重視小朋友的想法,工商發展關係著人民經濟生活,但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更待大家共同思考,再次感謝您們跨出了這一步~"

卡通版六輕簡介製作

機關團體到麥寮廠參訪係播放總管理處工業設計中心所錄製的六輕簡介,有國語、台語、日語、英語及越語等多國語言,讓參訪貴賓對廠區有初步概念,但片長約十五分鐘的簡介內容是適合成人觀看,對於國小學童而言過於深澀。為此,總管理處安全衛生環境中心特別委請長庚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專業團隊製作卡通版六輕簡介。

如何讓學童及青少年經由簡短的六輕簡介對六輕有正面瞭解是很重要的,尤其學童提問議題係屬負面,且多為網路搜尋得知,其未必能理解該問題之內容,因此讓學童從正面認識六輕,如六輕在做什麼、六輕的產品在生活上的重要性等,再進而提及六輕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密集監控確保環境品質等,最後則是呼應住在六輕附近居民是幸福的,因為有專人照顧身體的健康,且為加深學童對前述正確資訊的印象為影片製作主軸,初稿製作後並召集四大公司及麥寮管理部共同檢討,最後在長庚科技大學的努力下,完成具趣味性的卡通版六輕簡介。

六年級師生蒞廠參訪

四月二十八日尚未達上班時間,麥管部涉外同仁分別搭乘四台合約遊覽車至斗南國小接送學童,早上的天空灰灰暗暗的,遊覽車一到達學校就看到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走廊上等待,每個學童都穿著不同的班服,五顏六色,充滿年輕活力,學童快樂的依序上車,前往麥寮廠區參訪囉!

當遊覽車至台61線進入聯一道路時,有部分學童及導師默默地戴起口罩,認為六輕就是充滿空氣污染的石化園區,這個舉動就如同築起城牆般,拒絕與六輕正面互動。

「阿好啊~阿好啊~」長庚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廖信達系主任及該計畫主持人林冠良教授以話劇展開學童參訪序曲,內容融入本企業農漁業輔導、麥寮港、工安環保及敦親睦鄰等劇情,活潑又詼諧的話劇吸引學童觀賞並笑聲連連,隨後即分為四組以闖關方式進行室內參訪行程,行程包含:行政大樓大廳簡介、環保監測中心、環保生態實驗室及氣體偵漏實驗等,除了專人講解外,並讓學童親身操作體驗,以增加學童的印象。

廠區參訪由東廠門進廠,遊覽車進廠區時學童充滿興奮感,頻頻交頭接耳的表示:哇!好大喔~裡面好漂亮喔!導覽人員為了能讓學童專心,以有獎徵答方式先問學童,如:小朋友,你們現在看到的公共管線覺得它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廠區裡面要種那麼多棵樹木?船舶靠岸為什麼要放攔油索?問題一提出五花八門的答案都有,但以鼓勵方式激發學童的想像力成功吸引學童關注,當導覽人員最後公布答案時,學童們才恍然大悟,間接地也讓隨車的導師及主任清楚了解本企業廠區內部情況。

麥寮港的船舶讓學童大開眼界,尤其乾淨的水域佈滿珊瑚及水母,學童們嘖嘖稱奇,同時也請學童用力呼吸,聞聞看是否有臭味,學童們均反應沒有任何異味,和外界所說的都不一樣呢!另外為了讓學童瞭解本企業煤炭儲存情況,安排至煤倉參訪,密閉式的輸送帶被學童比喻為滑水道,有稜有角的煤炭儲存也讓學童充滿好奇感,頻頻發問,如:怎麼可以將煤炭存放成這樣?煤炭如何輸送?為什麼要用煤炭燃燒發電?導覽人員以最簡單的觀念為學童解惑,也順便灌輸學童正確的知識。

最後一站是以徒步方式至阿媽公園生態之旅,多樣化的花草綠色植物以及綠頭鴨吸引學童駐足,走到土地公廟時學童亦虔誠膜拜,祈求學業進步,繞回行政大樓的途中,詢問小朋友參訪心得,每個小朋友都說廠區裡面很乾淨,也完全沒有味道,實際來一趟才知道六輕是那麼的美麗與乾淨,最單純的學童所說出來的感想應該是最真實的。

參訪後座談會暨心得分享

為了瞭解學童參訪過程是否需改善及學得知識,本企業設計學習單及參訪問卷,簡單易懂的學習單加深學童對石化園區的認識,並提供有獎徵答,在腸病毒肆虐的高峰時期,本企業生產的洗手乳受到老師及學童踴躍搶答,每班同學均積極舉手答題及分享心得,首先校長代表學校發表心得如下:

首先感謝台塑六輕促成這樣活動的辛勞,讓小朋友充實豐富的一天,整個行程非常緊湊,本來想說以石化科技,小朋友沒到高中沒學過化學,小朋友生活背景與環境跟這邊落差比較大,但生活議題一定是息息相關,不管是空氣,不管是水資源,不管是生活周遭一定都跟小朋友息息相關,小朋友從小大概從學校、媒體得到非常多資訊,謝謝六輕精心安排,不管是場地參觀、解說,到阿媽公園參訪,整個行程小朋友運氣非常好,有這樣體驗,這得多人努力跟付出,讓小朋友想法可以來看(體驗),正如我早上講的,有些東西百聞不如一見,透過一個具體參訪,基本上到六輕參訪,沒有機會(安排),小朋友到校外學習,一個目標非常明確的學習,對是環境議題的探討,透過六輕實作方面的經驗,它有很多工廠,工廠很多生產,除提高經濟水平跟就業外,相對的環保議題是大家顧慮的,小朋友生活周遭會遇到,小朋友透過今天參訪,也是埋下一個善的種子,一個環保的種子,小朋友有更寬廣的吸收知識來源,透過小朋友一直成長長大,思辨能力會越來越豐富,對很多問題會有更正確的看法,每一個小朋友都是未來的希望,未來都有無限可能,這顆種子會長成哪樣的大樹,我們無法預期,所以我們今天花這麼多心力,為小朋友做這樣的活動,代表我們很重視小朋友這一塊,小朋友要存著感恩惜福的心之外,要有更寬廣的看法,對事物有更正確判斷,總歸一句話,謝謝大家。

其他學童分享如下:

"就是之前對這裡看法很亂,靠近這裡空氣品質不好,聽別人講,今天來到這裡發現,原來這邊很乾淨,不能聽別人亂講,要眼見為憑。"

學童A

"收獲很多,今天這一次來才發現到六輕是非常注重環保的企業,不像外界講那麼不顧環保,偷偷排放許多廢氣,環境保護是如此重要,需要大家努力來一起維護。"

學童B

"這次我學到,對於別人亂講的事情,要去查證,不能隨便聽信別人。"

學童C

"當我們一開始來這裡,會想說這裡的環境並不好,我們要戴口罩,可是當我們來發覺這裡的環境其實不會說像我們想的那麼糟,而且還不錯,然後六輕還極力作環保、多種樹,我覺得不錯,加上一開始來大姐姐、大哥哥演一齣活潑動聽戲劇,然後是PTT 動畫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經由上午行程其實讓我們更加想了解目前環保議題以及這些石化東西,未來我們可能也會投入這些事情。"

學童D

"就是我們在來之前就是會覺得,六輕是不注重環保,很髒亂、很多污染的地方,今天來才知道,它們(六輕)是多注重環保,水、空氣都是經過很多檢驗才會排放出去,就算排放到我們這邊也是不會造成很大污染。"

學童E

"就是一開始我們來的時候我們還在擔心這裡空氣品質不好,是不是要戴口罩,但是導覽有說煙囪白煙是水蒸汽,廠區導覽時,我以為沒有樹,只有工廠,然後進到裡面有森林、小草小花。"

學童F

"我覺得參加本次活動讓我了解到一件事,就是不能只了解一面,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好壞,所以要真正的了解才能表達才是對這件事情的尊重,我們還沒來這邊(六輕)之前,我們對六輕刻板印象,廢氣、PM2.5 都是這邊來它(六輕)排放的,我來這邊百聞不如一見,我們來到這裡才了解到事實不是這樣,所以不能單方面思考,真正想了解一件事必需要到現場了解,不能單方面了解隨意批評它(六輕)。"

學童G

"就是以前網路有很多說六輕是很不好的謠言,就覺得六輕是很不好的地方,後來進來之後發現裡面有很多花樹,不是想像中全部都是灰塵,空氣污染很嚴重。"

學童H

"之前媒體都說六輕排放廢氣,傷害人民,今天來六輕才發現,原來六輕很注重環保,盡力使(環境)不要受太大衝擊。"

學童I

雖然只是簡短的一天參訪行程,但讓這些國家未來主人翁對石化業有正確的觀念。或許他們只是國小六年級,可是卻已能辨別是非對錯,尤其現今科技網路資訊發達,資訊的傳遞非常快速,許多學生仰賴網路查詢資料,但資料的來源、可信度及評語等,都直接影響學童,就如同這次耶誕節心願卡,學童就是透過網路資料查詢有關PM2.5 的汙染源,查詢的關鍵資料都是對本企業有錯誤見解的,因此經由實際參訪後讓學童大為改觀,總管理處安全衛生環保中心及麥寮管理部涉外組同仁聽到學童分享的心得感動不已,因為辛苦了一天終於值得了!這也說明了「百聞不如一見」,唯有實際眼見為憑,方能做出正確的評論。

(台塑企業 總管理處提供,2017/11/08)